鮭小魚的觀展心得又來了!

以下就是鮭小魚在開展第一天就拋棄熊恥自己先跑去看的梵谷展心得......

----------------------------------------------------------------------

 

梵谷像 

 

展出地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覽日期: 2009/12/11~2010/03/28 (2010/2/13休館)

開放時間: 9:00am-9:00pm (12:00-13:00pm/ 17:00-18:00pm不開放進場)

定時導覽: 11:00am/ 15:00pm/ 18:00pm/ 19:30pm

票價: 全票$300/學生票$270/敬老票$150/團體票$250/星空票$500

官網: http://vangogh.ishow.gmg.tw

 

      12/11梵谷特展開展第一天,我興沖沖的早早爬起,九點不到就到歷史博物館門口排隊了。以往從來不在展覽第一天湊熱鬧,不過這次聯合報辦了憑報紙印花免費入場的活動,衝著免費票,就還是破例去了。一到歷史博物館門口,只見人潮鑽動,我努力尋找隊伍的尾巴,結果走了幾分鐘,只見排隊長龍從歷史博物館門口一直伸入通往荷花池的旋轉綠鐵門中我心想,可能大家都以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所以都早早來排隊了,看來我還是下午再來吧。於是,與友人吃完午餐後,下午三點,我再次挑戰梵谷展。

 

      下午的史博館,一眼望去人龍似乎沒有縮短,我穿過荷花池畔的小木橋,最終停在離展場將近300公尺的湖中小徑末端,開始漫長的等待。排隊期間沒事做,東看看西看看,一轉頭看到池邊種的紫色鳶尾花,想起梵谷著名的鳶尾花畫,覺得很是有趣(不過本次沒有展出…)

 

鳶尾花 

(鳶尾花)

 

        結果比想像的快上許多,ㄧ個多小時就入場了,稍微估計一下,保守的以每公尺排2人來算,300公尺600人排隊,一小時竟然可以消化這麼多參觀群眾,看來會場規模應該不小。果然,這次展場比以往米勒展、兵馬俑展都大,包含一、二兩層樓,展品件數也有98幅之多,不過大半都是梵谷早期畫的素描,而大部分又都只是練習之作,油畫大約只佔1/5,所以整體而言有點點失望

 

       進入展場前先經過一個小通道,窄窄的天花板上投影了梵谷畫,不知道是哪一幅,不過有點像「星夜」中的天空。投影的圖像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夜空中光影浮動,緩緩地在畫面上旋轉著,很像是梵谷的畫給人的感覺。每次看梵谷的畫,都覺得它是動態的,看久了會覺得暈眩,無論是樹還是星辰,都像一把火熾烈烈的燃燒著,又像火上因為熱氣而扭曲浮動的景色;這次沒聽導覽,所以不確定設展者是不是想表達出這種意象。

 

星空 

(星夜: 這種鎮館之寶當然是沒有出借的…)

 

        在梵谷搬到海牙之前,所畫的人像素描幾乎只有側面,因為早期仍是素人畫家的梵谷還無法掌握透視和比例,所以藉由畫側面以避開這些問題XD (事實上梵谷一直為人批評無法妥善掌握比例,而他的回覆是:情感的表達最重要!)。這些素描多圍繞勞動人民,讓我覺得有點悚然的是,梵谷所有描繪人臉的畫作中至少來台的這些畫中人的表情都是嚴肅的、苦悶的,自畫像中則是嚴肅而焦慮的;一般畫家,尤其是勇於創新的畫家,通常都會嘗試不同的人物表情,但梵谷近百幅的人像畫中,別說開心的笑臉,連微微笑都看不到;就像他死前說的:「不要再安慰我了,沒有用的這一生從未脫離悲痛的事。」

 

      梵谷這個時期的畫作非常生澀,從他仿米勒的晚禱就可以看出,剛好我在之前來台展的米勒畫展中有幸看到米勒版的晚禱真跡,只覺得高超的寫實畫法及用色襯托出無限莊嚴肅穆,遠方的教堂帶來神聖的宗教氣息。但這次看到梵谷的晚禱卻讓人覺得有點好笑,竊以為大師成名後一定都會想把早期的作品藏起來或燒掉(可憐梵谷在世時沒有成名所以來不及藏起來orz),被人看到真是太害羞了。

 

晚禱 by 梵谷     晚禱 by 米勒 

                    (晚禱by梵谷)                                          (晚禱by米勒)

                                                    大家來找碴!(誤)


 

        不過梵谷的進步也是很驚人的,每個時期都看的出他繪畫技巧的進步,一直到他搬到巴黎後,廣泛的接觸到各種畫派,尤其受印象派以及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最深,繪畫的個人風格逐漸成形。直到梵谷搬到南法,畫風已然明確,美麗的南法給梵谷帶來無限靈感,使其在短短的一年又三個月中畫了200幅油畫,多為聖保羅療養院附近的麥田、柏樹、及橄欖樹叢,這次來台展的「柏樹與兩個人物」即可見一斑。梵谷眼中的柏樹是「夏日風景中最有趣的黑色記號」、「在線條與比例上猶如埃及的方尖碑一般美麗。」看梵谷的作品,真的可以感覺到柏樹是很有趣的黑色記號呢。

 

        不過我想這幅畫應該比一般的油畫重上許多油彩實在太濃了!簡直要躍出紙面。難怪梵谷一直為顏料錢苦惱,他畫這一幅的顏料,一般畫家大概可以畫上三幅吧

 

柏樹與兩個人物 

(柏樹與兩個人物: 背景的雲有日本浮世繪感)

 

 

葛飾北齋 

(浮世繪: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再往下走就是這次展覽的重頭戲「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

        這是梵谷在生命最後三個月所做的畫作,也是他告別南法之作。在他寫給高更的信中,他詳盡的描述畫中的細節:「夜空中,一彎細細的新月,從大地投射的濃密黑影中露出來,星星的亮光很誇張(真的很誇張啊比月亮還亮),雲彩飄飛的天青色空中,有粉紅色及綠色的柔光。底下一條道路,兩旁是高高的黃色麥桿,後面是藍色的低矮山脈,有家舊旅店窗口亮著橙色燈光,一棵高高的絲柏,筆直而黑暗。路上一輛黃色馬車,但馬是白色的,還有兩個未歸的行人,可以說十分浪漫,不過我覺得也帶點普羅旺斯的情調。」這幅是梵谷想像的畫作,是北方故鄉的回憶與普羅旺斯的結合,梵谷說,這是他最後一次畫星星。

 

        這次展出的畫作中我最喜歡這幅畫,尤其是右上方的新月,有一種壓印上去的效果,不過可能要真跡才看的出來。一直很喜歡梵谷畫的夜晚,若是讓印象派或是古典主義畫家畫星夜,一定是力求表達星月的朦朧,但梵谷的夜晚卻不是如此,他的星辰與月亮總是像夜空中的隕石或煙火,似鬼爪又似野火的絲柏樹,搭配漩渦般的扭曲夜空,帶來山雨欲來之勢。梵谷自己也說: 「依我看來,夜晚比白天看來更有生氣,色彩也比較繽紛。」

 

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 

(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

 

        最後的最後,是日本保麗美術館出借的「薊花」,畫完這幅畫後一個月,梵谷就舉槍自盡了。梵谷以他典型的厚塗筆法,用接近同心圓的筆觸勾勒花瓶,十分特別。

 

薊花  

(薊花)

 

        看完出館已經5:30pm了,腳痠的快斷了。回家途中思緒亂飄,突然想到很無關緊要的細節: 梵谷的名字Vincent van Gogh中間的van跟公司的荷蘭老爺子一樣,這個字好像在荷蘭人當中很普遍,似乎是of from的意思,印象中閒聊的時候老爺子好像說過,如果是寫全名的話vanv要小寫,像Vincent van Gogh,但如果只列姓例如Van Gogh—V就要大寫,突然覺得頗為有趣,英文大寫的標題當中,of o也是要小寫的(但大概只是巧合吧)。回家查了一下,有一說Gogh是某荷蘭小村莊XD

 

--------------------------------------------------------------------

 

熊恥的碎碎念(咦?好像模仿誰的BLOG...)

 

1. 雖然最有名的畫作沒來,但還是想去看看梵谷那燃燒的畫筆所刻劃出的生命痕跡


2. 如果我去的話,一定要用衛生紙包耳朵再搭配毛線帽來cosplay梵谷,邊逛還要邊唱"Vincent"!!

 

3. 就算再偉大的畫家也是從模仿別人開始做起的~所以我寫2010模仿一下村上也是很合理的~您說是不是呢?

 

4. 鮭小魚的展覽心得帶給本BLOG少有的知性風格,實在是本部落格之瑰寶,請大家掌聲鼓勵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